首 页
研究所简介
机构设置
研究人员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在研项目
学术交流
通知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最新动态
 
 
作者自白 | 石岩:中国足球宏观主题下的微观叙事
[ 发布日期:2018-03-05  ] 【返回

  编者的话

  《体育与科学》“作者自白”新年特色栏目今日推出第14期。

  足改五十条出台,2015年春天本刊编辑部组织了“足球改革与社会变革”论坛,美国KSU的王晋教授学术休假回国,于是请他一起来交流。王教授有足球从业的背景,又是知名的运动心理学专家,他力挺难圆足球梦的“文化基因论”令我印象深刻。

  我们提出寻找中国足球的支点,贤哲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条条道路,哪里才是中国足球走出低谷的小径,走向世界足球发展的正途呢?我们准备了十二个问题,一一提问,希望专家能来支招,专家言说,与会者言说,一直说到建国后专业训练体制和职业体育体制的差异。

  我们意识到足球的问题就是社会的问题,这也是我们选择论题时的伏笔。

  研讨中达成共识的是“动力不足”,动力资源有精神和物质两个因素,动力资源随时代与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唤起一种切合足球发展规律和崇尚足球的新型动力,便是足球界、体育界和社会的严峻课题。

  阿基米德寻找的是一个支点,我们的足球发展却是交织互动的庞大系统工程。我们别无选择,唯有面临挑战。因为我们是大国,没有理由不把足球变成核心运动项目。

  

论中国足球崛起之道——美国Kennesaw State University王晋教授访谈录

  原文载于《体育与科学》2014/01

  201310月,我去美国KSU访学,合作导师是Prof.Jin Wang,王晋教授早年曾入选浙江省少年足球队且在美国几所大学担任过足球教练,加上曾应邀回国给中国女足队员和男足教练讲课的经历,对中国足球有足够的理解,决定与他做一次有关中国足球的学术访谈。学术访谈不同于学术对话。学术对话是“小同行”之间的交流,“小同行”就是研究方向(或研究论域),甚至研究内容趋于一致的人;学术访谈大多是“大同行”,即同一学科的人之间的对话,视域更宽一些。学术访谈的形式多种多样,问答式的、双向互动的,可以角色平等,亦可区分主配角。

  中国足球问题多多,和王教授的访谈,采取“抓大放小”(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热点和重点为切入点。为此,一要依托自己专业知识与经验;二要阅读足球的相关文献,特别需要阅读被访人的相关论著,这是确保学术访谈效度的关键环节。

  进行学术访谈,除了要深入了解访谈专家的学术思想外,为了提高学术访谈信度和让他“有话可说”或“敢讲、能讲、会讲”,提前进行各种沟通交流(也可以称之为预访谈)是必须的,在正式访谈前一周,我就将拟定好的访谈提纲发给王教授。

  学术访谈有主题,也多为访谈专家研究领域中关注的话题。为此,我准备的提纲,8个方面20个问题中,侧重训练学和运动心理学。我以追问的方式,“引导”王教授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和对话者有贴近的交流,聊天中的智慧也就出来了,以下摘取几点。

  见解1:足球成绩取决于体能、竞争性技能、足球智商、心理因素和团队精神。高水平足球比赛对于运动员体能要求很高,这需要在运动员选材时选择快肌型运动员,这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前提。

  见解2:建议学习外国运动俱乐部的模式,青少年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同时将足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进行训练而不是专业培训,这样的青少年运动员理解能力强,对于训练和比赛的机会也会更加珍惜。

  见解3:反应时训练,对于足球项目是至关重要的,反应时两个阶段中的“Pre-Motor Time”阶段可以通过训练来缩短反应时。在训练中加大训练难度,可以缩短在正式比赛中运动员的反应时。

  见解4:中国足球的打法没必要拘泥于向某一特定打法学习,根据中国球员自身的体能和技术发展出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打法。

  中国足球可说的论题很多,技战术上的危机是棘手,我们需要反省和端正技战术上的指导思想,需要抓住现代足球的基本规律和训练的精髓。这份学术访谈,是宏观主题下的微观叙事,体现在提问和追问中,这基于受访者丰富的足球运动经验,能从技术体系的细微之处、从具体事例中来阐释“大道理”。

  (转自《体育与科学》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山西大学${curChannel.site.name}